诺尔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5G商用开闸,市场蓝海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9-06-10 09:21:59 点击率:

催化5G产业竞争格局形成

    以往牌照发放都在岁末年初。今年在年中就释放了5G牌照发放的信号,或许说明市场的准备情况超预期,商用条件已经成熟,即上游设备厂商具备大规模推广5G网络的条件,意味着大量终端设备已经可以无障碍入网享受5G服务。从去年年底开始,三大运营商就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5G基站,并且不约而同地选择以独立组网(SA)为目标推进建设。一般来说,从发放牌照到正式商用之间还有一段试商用的过程。一般来说,试商用出于技术和商业两方面的考量。技术上需要通过试商用检验组网的可靠程度,检测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或者资源配置不经济的情况,尤其是提升与终端联接时的效能;商业上需要通过试商用明确市场的需求方向和消费能力,从而确定更加合适的业务方案。所以,可以预期5G牌照的发放之后,还会有针对试商用、全面商用等阶段的不同政策。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经也主导过4G牌照的发放。彼时采取的策略是在试点城市逐步完善商用条件,不急于快速上量、四面开花。这个策略主要出于两点考量。第一点,符合4G网络服务消费端需求的规律。试点城市集聚了最大比例的4G潜在用户,对于试点城市商用条件的完善,有助于4G网络的真实使用。第二点,当时的4G技术标准有两套,为了能够满足两套方案在技术上的并行不悖,还需要在试点完善混合组网。对于5G来说,政策将会有所不同,5G方案由中国公司主导,在全国大范围推广、铺量的做法更加符合政策意图——短时间内基站铺设,终端设备快速入网、大量互联,目标是基本构建5G基础网。

    此外,工信部本周的官微发文也凸显了另外一个政策取向——鼓励产业的开放合作。工信部强调了“5G标准是全球产业界共同参与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一如既往地欢迎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我国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共同分享我国5G发展成果。”这是未来政策重要思路的又一体现。我国能在5G产业建立竞争优势,得益于长期坚持自主创新所取得的技术领先优势,也离不开从技术试验阶段就开始的国际开放合作。笔者曾经在《中美5G竞争的未来路线图》一文中指出,在5G时代,开放竞争、共赢共生始终是良性的竞争形态。鼓励中外企业共同参与5G建设和应用推广有助于国家对于5G产业的战略定位的实现,也更能够让更多的产业主体进入到中国标准主导的蓝海市场中。

    四张5G牌照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获得,目前,中国移动正在17个城市启动5G规模试验和示范工程,最终推进以独立组网为基础的目标网;中国联通也计划在今年完成16个城市的5G网络的搭建,以及5G终端非独立组网(NSA)试商用,在2020年正式商用;中国电信也已经在全国6个试点城市开始实现4G/5G的网络协同。此外,4G和互联网时代被逐渐边缘化的广电网络也获得了5G牌照。广电网络拥有大量天然的终端,可以实现5G入网互联,此外在国网融合的发展背景下,视频云、融媒体等新型业务形态的发展也需要广电网络运用5G网络实现“云、管、端”一体化建设。广电网络其实已经有实质动作。中国广电集团在许多省份的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都有所提及,并且明确为各省重点支持的示范工程项目。

    另外,头部互联网公司是否会在5G产业中有一席之地呢?从2017年中国联通的混改就可以窥得思路。中国联通将会和互联网公司共享优势,从而拓展市场。前几年,诸多互联网公司都获得了虚拟运营商牌照,成为了电信运用商的合作伙伴,提高市场效能,共享市场收益。在5G商用之际,这些虚拟运营商将会更加频繁地将自身资源,包括商业场景、技术能力、用户流量等导入合作。未来可以预期,各大互联网公司将会与可能获取5G牌照的广电集团也开展合作,以补充广电集团的流量、技术、场景短板。

先行者需要支付大量行业成本

    从3G、4G商用的过程来看,技术的普及到形成产业价值需要诸多努力。例如,早在2000年时,日本就以招标方式颁发了3G牌照。但是连续四年时间,3G网络并没有比较大的发展。直到2004年后,3G才逐渐走出发展初期的低谷。日本3G手机的用户数达到约1亿,超过移动通信用户数的80%。国内推广3G和4G网络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例如,尽管中国移动在4G组网过程中投资巨甚,并且市场份额一度占据90%以上,但是自从2013年底发放4G牌照之后的半年间,4G的用户增长却表现得不温不火。此后10个月间,中国4G网络渗透率从0%上升到80%。相比较4G在国际上的渗透时间——从商用到渗透率达到80%花费了大约6年时间。这充分说明,先行者支付的行业沉没成本巨大。在我国推行5G网络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一些影响市场渗透的问题。

    第一,消费端用户认知度低。尽管5G网络已经借由中美贸易战做了一次非常好的全民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用户对于5G网络和4G网络有什么不同,5G网络究竟能做什么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了解。当年从3G升级到4G之时,曾经有人提出,2G向3G的升级,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用户利用这类智能终端认识到了3G网络的快速、便捷;而4G仅仅是对于3G网络速度的提升。没有移动高清会议、移动高清视频监控、移动高清视频点播传、便携视传等技术的辅助,5G作为高效的通信技术也几无用武之地。

    第二,消费端、工业端网络资费如何定价不明。5G网络组网之后,运营商的网络资费如何确定,直接决定了终端用户的消费习惯。对于消费端用户来说,怎样用合适的价格吸引他们成为5G网络的新用户,并且将其留存是需要运营商重点考量的。对于工业端用户来说,运用5G技术实现的物联网,需要能够有效地实现其物联网的目标,并且对其下游仍然保有利润。这两个问题是以前从没有遇到过的,也需要运营商通过试商用发现合理的定价策略。

    第三,消费端运用场景滞后。尽管5G网络对于工业端来说作用巨大,但是物联网的建设、入网、调试、商用需要更长的时间。消费端的正式商用大概在获取牌照之后的一年到一年半;工业端的正式商用会比这个时间更长。所以,5G网络的前期渗透需要得益于消费端下游场景构建。目前,很多设想过的消费端5G场景实际上在4G时代都已经被提出,例如5G结合4K摄像机实现新闻的实时传送、5G智能路由器实现智能家居的核心控制。怎样创新下游服务,出现杀手级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5G+:5G商用的产业集群

    5G时代的技术竞争是技术集群的竞争;产业运用的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5G时代,更加应该关注的是5G技术和人工智能、物联网、AR技术等技术矩阵共同构成的技术基础设施,以及在此之上产生的产业集群。第一,5G商业元年将会拉动行业中上游产业进入向上周期,和5G基站、终端设备相关的产业将会迎来爆发,这是5G商用最直接影响的产业集群。第二,更重要的是5G+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消费端,除了流媒体、动漫、短视频、在线游戏等领域会带来品质的飞跃以及某些需求的变化外,还会出现云存储的更新升级需求,以及医疗、金融、安全、出行方面的各类新供给和需求。在工业端,智能制造、智能车联网、边缘计算等运用加速落地,将会改变以这些行业为核心的更大范围行业的变化。

    近几年来,我们迎来了许多技术发展的元年。2019年,伴随着商用牌照的发放,5G技术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越是此时,我们越需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尊重技术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最大化获得技术发展的收益。有行业专家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5G技术标准制定时,专家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所要求的低延时、超高可靠通信要求设定了车载通信的技术标准:500公里时速下的时延不超过1毫秒,峰值速率高达20Gpbs。按照这个要求,5G技术下,包括汽车在内的百万台设备可以同时接入。这可能才是我们设想的,高质量的高科技场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系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研究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研究员,责编:闫曼 man.yan@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