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广东省南澳县“生态立岛”

发布时间:2022-01-05 15:28:05 点击率:

来源:自然资源部
       近年来,各地探索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探索,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和指导作用,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的通知》(第三批),明确了生态产品的分类、价值实现路径、价值实现模式和后续工作重点,并向各地推荐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为此,我们开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专栏,本期介绍"广东省南澳县“生态立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一二三产融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情况,敬请关注。
 
 
       广东省南澳县“生态立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一、案例背景
       汕头市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地处闽、粤、台三地交界海域,由南澳岛及周边多个岛屿组成,拥有大小海湾66处,海岛总面积114.7平方公里(其中南澳岛111.7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4600平方公里,设有青澳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海岛国家森林公园、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功能重要。
 
       近年来,南澳县坚持“生态立岛、旅游旺岛、海洋强岛”战略,依托丰富的海域海岛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推进“蓝色海湾”等系列海岛保护修复、近零碳排放城镇试点、海岛生态文体旅产业建设,让优良的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当地群众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提升了海洋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促进了当地发展和群众增收,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蓝天碧海”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的绿色发展道路。
 
       二、具体做法
       一是陆海统筹,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澳部分海湾、岸线和沙滩曾遭到不同程度破坏。2017年以来,南澳县按照“生态兴岛、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擦亮了美丽海岛的生态底色。蓝色海湾整治。作为全国首批“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南澳县坚持陆海统筹,治理、保护和修复多管齐下,开展金澳湾、赤石湾、烟墩湾、竹栖肚湾及龙门湾等5个海湾的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和海洋环境监测,实施污水治理、海湾生态环境整治、沿岸垃圾清理、受损沙滩保护恢复、受损海堤加固等多项工程,提升了海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环境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陆源污染减排。完成青澳污水处理站扩容、后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深澳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等项目,实施中水资源化创新利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和出岛集中处理系统,减少陆源污染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南澳候鸟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候鸟自然保护区,也是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海候鸟进入中国的重要始点站,南澳县通过保护主岛海岸线、建成环岛生态养殖带等措施,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加强海上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滥捕野生动物行为,开展海豚、海龟等珍稀物种救助;连续4年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主题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二是因地制宜,实施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工程。作为广东省首批近零碳排放区城镇试点,印发了《南澳岛近零碳排放区城镇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坚持“产业低碳、生态固碳、设施零碳、机制减碳”的建设主线,探索海岛零碳发展模式。打造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科学规划和开发海岛风力资源,实施13期风电开发项目,共安装风力发电组231台,装机容量17万千瓦;南澳县在后宅镇、深澳镇建设了10个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441.6千瓦,提升低碳、绿色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发展生态养殖业。创新海洋养殖技术,扩大以藻类为主的海洋产品种养殖规模;在大型养殖场,推广龙须菜和牡蛎“间插式”的贝、藻混合生态养殖模式;实施森林抚育、省级森林碳汇造林、生态景观林带等项目,拥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8.21万亩。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和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在公交、环卫等领域率先推广新能源汽车,禁止燃油公交车进岛营运,实现全县公交纯电动化率100%;在城乡及景区安装节能路灯及太阳能照明设备,开展城市综合管理节能改造工程。建立低碳旅游行为减碳激励机制。搭建以低碳旅游交通、住宿和碳积分兑换为核心的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运营“南澳零碳+”小程序,游客开展步行、共享单车、电动公交、在零碳示范酒店住宿等活动,可以获取碳积分并兑换酒店、景区门票优惠券,推广绿色低碳旅游。
 
       三是突出特色,发展海岛生态文体旅产业。充分利用“阳光、沙滩、海水”等优质生态产品,以及“山、海、史、庙、岛”特色资源和独特文化,丰富旅游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旅游+文化”,开发“一部手机游南澳”小程序,深入挖掘南澳岛海防军事文化资源,盘活“南澳Ⅰ号”陈列馆、渔民公馆、总兵府、抗日纪念馆等海商、海防、红色文化,形成多条南澳岛特色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体育”,以建设旅游体育示范岛为契机,举办2019年亚洲冲浪暨全国冲浪锦标赛等20项体育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及国内各地1800多名专业运动员、教练员参赛,带动40多万人次进岛观看比赛和旅游,带旺海岛淡季旅游。推动“旅游+乡村”,推动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融合,将传统农家乐、渔家乐、家庭农场等转型升级为休闲农业基地;实施品牌渔农业战略,加快构建渔农副产品线上线下融合、产地市场对接的销售网络;发展海岛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畅通生态产品转化渠道。
 
       三、主要成效
       一是提升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质量,增强了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通过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840米金澳湾岸线、900米竹栖肚湾岸线、5000米赤石湾十里银滩岸线和2.6万平方米烟墩湾岸滩完成了修复整治,南澳岛自然岸线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青澳湾海水水质提升为一类,赤潮减少了,海水变清了,沙滩又恢复了宁静美丽的模样,增强了海岸、海域和海岛的生态环境水平、景观质量和防灾减灾能力,扩展了各类亲海空间,让“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成为南澳岛最亮的“自然名片”。与此同时,南澳成为了岩鹭、褐翅燕鸥、黑叉尾海燕等多种珍稀海候鸟的繁殖地,近年来观测到国家I级保护鸟类2种、Ⅱ级保护鸟类16种,在候鸟聚集的高峰期,保护区内可见到成千上万的海洋类候鸟,被誉为“广东省十佳观鸟胜地”。
 
       二是推动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形成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系。伴随海岛风电等项目的并网发电,实现年发电量3.7亿千瓦时,与火电相比,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13.36万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35万吨、0.11万吨和0.1万吨。2020年南澳县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70.1%,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奠定了基础。建成了后宅、深澳生态养殖示范区,塑造了“南澳紫菜”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澳牡蛎、后花园宋茶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南澳岛特色产业质效齐升。以“生态文体旅”模式带动全域旅游,“南澳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连续6年荣获“广东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市)”,打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渠道。南澳县一产、三产从业人员数量逐步增加,2020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为36.8:16:47.2,促进了产业的绿色转型和结构升级。
 
       三是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综合效益。南澳岛内“海蓝、沙净、湾美、岛丽”等优质生态产品,进一步提高了海岛的知名度,南澳旅游从过去的“点状布局”转向了“全岛开花”,3条旅游路线分别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森林旅游特色线路,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至2020年,进岛旅游人次年均增长率为5%以上,2020年进岛游客达到78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2亿元,增长6.8%。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南澳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76万元和1.42万元。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入岛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为594.9万人次、20.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9%和41.9%;仅国庆假期就接待游客49.67万人次,同比增长6.1%,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2.6%,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收获了良好生态带来的红利,实现了“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