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于立: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环境一体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4-05-27 09:20:38 点击率:

    近日,都市世界就生态城建设问题采访了英国卡迪夫大学规划与研究国际中心主任于立博士。于立表示,生态城是对现存生产、生活、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是社会、经济、环境一体化的发展。技术作为实现生态城的工具是重要的,但也不能忽略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等因素。生态城的建设需要因地制宜的创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解决本地区的实际问题。相应的,城市规划体系和管理体制也要适当转变,以适应生态城的建设、发展目标。

   于立:英国卡迪夫大学规划与研究国际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师学会会员、英国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研究员;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都市世界:除了环境良好,您认为生态城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优势?
于立:谈到生态城的优势,首先要说什么是生态城。目前,生态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我一直认为,它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目标,是一个过程,是社会、经济、环境一体化的发展。生态本身不仅仅是指环境,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体现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各个方面。

    生态城有三个特点。第一,必须要有创新,可以是制度的创新,也可以是技术的创新。把现有的技术拿来用不叫创新,创新必须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解决本地区的实际问题。

    第二,生态城是生产、发展方式的一种变革、转型。现有的评估体制、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与生态城不配套,以致于很多人质疑生态城,认为它很虚,只是在喊口号,但据我调研,确实有一些地方在做,并不能说完全是虚的。
    第三,生态城是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让人们意识到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可持续的。但是,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在引导方面我们做的都很不够。
生态城的优势除了环境良好外,还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一方面,生态城的经济必须要可持续发展,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让环境不得到恶化,更重要的是环境需要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任何一种发展,都会毫无疑问的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体,生态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采取一种什么方式让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另一方面,生态城的社会是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但是目前来说,社会和谐方面关注地非常少,大量的是在谈技术。技术是重要,但技术仅仅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要实现的目的是对环境的破坏度最小、能够自我修复,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人与人之间更和谐、社会更和谐。

   都市世界:生态城的规划如何表述和体现对经济、文化等因素,表达出对“人”的关注?
于立:生态城是一体化的发展,这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讲是非常复杂的,必须要有某种手段能够有效的引导和调控某个城市、某个地区向生态城方向发展。规划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在西方国家,就是使用规划手段引导其发展。
编制生态城规划或者制定规划政策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研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因素,之后才能体现到空间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规划。

   规划界有一句话是:规划是面对未来的,我们唯一所知的未来特性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既然不确定,就不可能把生态城的规划编制做完任务就结束了,这是一个动态调整、平衡的过程。在整个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都要有监控,要能够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变更,但总的目标是确定的,这是规划所应该做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
生态城还要体现本地化。本地化实际上就是本地文化、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的一种体现。
规划对人的关怀体现在具体设计和指标体系上,比如按人的出行去考虑规划,步行几百米达到体育设施、社区服务地等。

    都市世界:中国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的哪些方面还需要创新?
于立:规划必须要对经济、社会、环境、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落实到空间层面。在这个过程中,规划应更多地要考虑人的因素。
国内的空间规划因为受到物质形态的影响,注重物质上的空间。而现代规划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空间,物质空间只是规划的最终表述方式。规划前期更多的是对人、经济、文化、环境的一些分析,然后再表述到空间上。
在空间布局上,中国的规划仍然采取传统的、功能分区的做法。这种方式不适合于生态城要求混合的功能利用。生态城要求生产、生活、娱乐、购物功能混合在一起,减少交通出行。技术的创新,可以解决生产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噪音问题,使混合成为可能。
中国有些机构已经渐渐地转变原有的规划模式,换句话说,需要我们对规划创新,变革体制、制度、编制思维、编制方式。

    都市世界:您认为我国在发展生态城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如何解决?
于立:主要有四点。
一,整个政府的评估体系、方式、模式还和生态城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因为生态城要体现创新的特点,对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都要进行变革,因此,地方政府、领导现有的这种评估方式就必须要有所变化。
二,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对生态城的共识和督促机制。媒体应该多做点工作,大量宣传生态城,让人们意识到生态城与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当然,这需要明确生态城到底是什么。当所有的公众意识到这些,再加上政府某些评估体制的转变,生态城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发展。
三,不要只强调技术,技术很重要,但仅仅是一个工具。
四,需要全民参与,让人们意识到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每一个人努力。

   都市世界:在生态城规划方面,中国城乡规划体系和相关理论还需要怎样的变革与创新?
于立:国家的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都应该和生态城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规划体系本身和规划管理都要相适应的进行变革,缺少一个环节都不行。如果国家的发展和规划政策不考虑生态城的发展目标,那地方政府就没有行动参考依据。国家级的、省级的城镇体系规划要深入研究如何体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并落实到空间上,哪些地区搞开发,哪些地区需要控制,如何采取一种补偿的机制,这都需要在规划中去实现。另外,在规划管理上,对于住区进行绿色建筑、绿色照明、绿色出行和其他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要有控制性和鼓励性的措施,以及相应的补偿机制。例如,对于每个居住区开发和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批时,应当对于绿色建筑、绿色照明和绿色基础设施的配置有一定的比例要求;这是控制性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如果开发商或居民有意提高这个比例,应当给与鼓励,并相应有补偿措施,例如在容积率方面有一定的补偿等。但是,具体奖励的比例结合方式,应当由中央政府的规划管理机构,建设部,制定具体的措施和政策。 
 
   区域规划,产业规划,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旅游规划,园区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计,企业战略,产业研究院,陕西诺尔,诺尔智业,中国诺尔,诺尔产业,诺尔研究院,诺尔规划院www.cnnuoer.com,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