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雪域高原闪耀延安精神光芒--陕西省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20年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4-07-25 10:01:13 点击率:

来源:陕西日报

    1994年7月,党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陕西省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延安精神为指引,把阿里地区作为我省的第十一个市对待,持之以恒做好援藏工作,“陕西元素”已经成为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延安精神与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在雪域高原交相辉映,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20年来,阿里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和1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狮泉河5000千瓦光伏电站投入运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6%,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兄弟省区相互支持、各民族团结共进的华丽乐章,正在阿里地区奏响最强音。

  高度重视  科学绘制规划

  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从讲政治、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对待对口支援工作。1994年8月,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援藏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1999年2月,我省在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分设援藏干部办公室及援藏项目建设办公室,加强了领导协调力量。2005年和2010年,我省又充实和加强了工作机构,使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运转效率进一步提高。省政府2012年还成立了援藏前方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同阿里地区党委、行署的沟通,建立联络机制,谋划援建项目。

  省委书记赵正永多次强调,要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第五次援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努力做到“五个始终”:一是始终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实施对口支援规划;二是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使阿里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三是始终坚持对口帮扶与互利合作相促进,积极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四是始终加强对口支援干部工作,选派有培养前途的业务骨干和后备干部在对口支援工作实践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增强本领;五是始终注重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深刻把握规律,提高工作水平,更好推动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省长娄勤俭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协调筹措援助资金,保证了援藏工作扎实有效地不断向前推进。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发改委会同阿里地区行署编制完成了《陕西省“十二五”对口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干部人才援助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安排社会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干部人才援藏和深化合作交流等六大类32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新方法  干部援藏有序

  20年来,我省先后选派了7批211名优秀干部赴藏工作,这些援藏干部视西藏为第二故乡,以建设、发展、繁荣、稳定阿里为己任,努力克服工作、生活、语言等方面的诸多困难,一茬接着一茬干,积极投身阿里地区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为当地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在选派援藏干部时,我省特别注重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特别是担任过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县(市、区)党政领导的干部参加援藏工作,同时不断加大阿里地区急缺专业技术类干部的选派力度。为增强援藏干部在藏率、敏感时期的在岗率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我省还先后出台了援藏干部选派办法、管理意见、待遇规定等,使援藏干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

  与此同时,我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阿里地区的人才培训力度,形成了中短期培训、脱产与在岗培训、学术讲座与专项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智力援阿”工作新格局,先后为阿里地区培训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05名。

  我省援藏干部中,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第六批援藏干部、噶尔县原县委书记张宇,援藏期间由于劳累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在雪域高原诠释了新时代的“延安精神”。

  项目援藏  改善阿里面貌

  加强项目建设是推动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边疆安定团结的重要载体。我省一方面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一方面加强与阿里地区的沟通协调,协助解决出现问题。20年来,我省共援建阿里地区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社会事业等项目160多个,援助资金7.45亿元,以“安居工程”、西藏中学为标志的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相继完成。

  改善阿里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我省对口支援工作的首要任务。20年来,我省累计援建和配套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2243户,投资1270万元建设的“典角边境示范村”项目,已成为“西藏一流、阿里第一”的标志性工程。投资1090万元的普兰县孔雀河防洪堤工程,是阿里地区建设的第一个生态项目。人工种草项目打破了海拔4000米以上不能种植优质牧草的理论禁区,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350亩,亩产鲜草近3000公斤,极大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针对阿里地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亟待提高、缺少学科带头人、医疗队伍断层现象严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我省从省直系统和西安、宝鸡等6市抽调临床、医技、护理等专业技术骨干,组建了5批共39人的援藏医疗队,对口支援阿里地区和县级医院。我省派出专家组赴阿里筛查、确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对筛查出的9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在西安成功进行了免费手术或介入治疗。

  20年来,我省累计资助阿里地区技术攻关项目4个,区域能力建设项目10个,并在陕西组织农牧技术、科技管理等培训3期,培训70多人次。由陕西杨凌大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抗“苦马豆素”毒素疫苗,每年为阿里地区畜牧业挽回经济损失达4000万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引进的具有提高牧草产量的产品——“碧护”,在阿里地区进行完全生长期试验后已全面推广,有效修复了当地天然草场生态环境。

  为改善西藏学生在西安上学条件,我省还投资1.87亿元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建设了一所西藏中学,规模为800人,设18个班。学校已于2012年10月建成投用,目前在校的432名藏族学生,基本实现了吃、住、行、医疗及社会实践的全免费。

    区域规划,产业规划,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旅游规划,园区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计,企业战略,产业研究院,陕西诺尔,诺尔智业,中国诺尔,诺尔产业,诺尔研究院,诺尔规划院www.cnnuoer.com,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