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18-03-28 10:56:17 点击率:

■【转】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3月26日   第 06 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那么如何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幸福感?本期中国城市报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采访到多位代表、委员,就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进行深入探讨。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记者:请您分析一下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原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
  乡村振兴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为避免乡村的衰落,乡村的凋敝,有效促进城乡的融合共享发展。实际上就是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所以在做城乡规划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将城市与农村看作一个有机的共同体,进行全域规划和统筹规划,进而推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发展的一体化,以此来构筑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实际上,我们的规划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我们的法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也就是说,乡村规划实际上也是综合性的规划。其中,产业振兴是前提条件,需要农村产业体系多元化;农民生活富裕是落脚点,但农民怎么富裕呢?关键还是要有产业的支撑,所以建立依靠农业农村产业支撑的长效机制很重要。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提案
  委副主任、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五个振兴”,指出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这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任务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吻合的,而且它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正如十九大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而最大的不平衡之一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现在城市跟农村的收入比已经改善,但是和发达国家比差距也是很大的。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主任张文彤:
  当年的城市规划法调整为城乡规划法,就已经是一种城市的谋划布局要调整为城乡一体的信号。但是可能在这些年的实际工作当中,还是侧重于关注城市多一点。
  现在提出逆城镇化的观点,我非常赞成。这表明,今后经济发展既要考虑城市,也要顾及到乡村;既要为外出务工者提供相应的城市生活获得感,也要为留守人员提供更好的生活、生产环境。
  乡村振兴标准需要因地制宜       
  ■记者:乡村规划时需注意什么?如何避免千村一面?
  ?全国政协委员、贵阳市人 民政府副市长魏定梅:
  从规划的角度来讲,乡村规划一定要重视沟通,重视以人为本,一定要把乡村建成乡村的样子,而不能按照大城市的尺度来建,不能建成大城市的样子,不能千城一面、千村一面。
  以贵阳为例,在新型城镇化中,在高度重视规划引领的前提下,是以建设特色小镇和富美乡村为重点。贵阳今年计划建成旅游环线的示范段,局部的田园综合体、富美乡村、特色小镇将初现轮廓,以旅游环线建设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目标逐步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清大筑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进:
  乡村振兴战略是重大历史任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是衡量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是衡量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的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农村的自然资源和风俗习惯千差万别,一县的经验邻县难以借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在县域层面做好本地的样板,由各个乡村的农民自主选择他们喜爱的模式应用于实践。
  切不可由中央或者省级政府统一制定标准全面推广,也不可由专家拍板定案,闭门造车。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分为起步阶段并逐步完善、渐续推进。先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当地乡村振兴标准,逐步到位。受到资金和实际条件限制,一步到位不容易实现。
  注重乡村振兴 
  中文化建设 
  ■记者: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保护文化基因?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辛勤建设,留下了众多珍贵的线性文化遗产,包括古驿道、长城、京杭大运河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记忆中的故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见证,农业文化遗产则是农耕文明生产方式的重要记录。
  然而,我国对于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线性遗产的保护措施和技术手段仍不充分、不成熟,线性文化遗产分级保护和分类修复体系尚未建立。同时,由于线性遗产保护涉及文物历史、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部门职能交错、分工复杂,目前尚缺乏统筹谋划,未能形成有效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机制。
  为此,建议以原中央苏区县和西部贫困地区为试点,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弘扬传统和红色文化,将地质灾害防治、危房改造、生态林相改善、防洪系统与古驿道修缮相结合。
  同时,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部署各地开展线性文化遗产全面普查工作,全面摸查我国线性文化遗产遗存(包括陆路和水路驿道)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及沿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对重要的历史遗存要进行抢救性修缮。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明确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标准、技术指南,设计统一标识系统,调动社会力量,设立专项资金,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并尽快形成“中国古驿道”的统一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保护传统村落和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共识十分重要,因为作为农耕文明时代的历史遗存,需要采用非“工业化时期批量生产”的思路和方式精心保护、利用和管理,确保我们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有乡土文化的根”的现代化。
  为此,建议首先要尽快出台《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从保护和发展原则、保护对象、保护责任、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和利用要求以及村民参与等方面,通过专门性的法规予以明确规范;其次,组织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更全面地掌握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情况和保护现状;最后,切实推动农耕文明遗产转化为当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资源,将农耕文明遗产保护与当代活化利用紧密结合。